體外溶脂方式百百種,最多美女們最好奇的是,
究竟非侵入式的溶脂跟現今流行的抽脂方法到底差別在哪?
哪一種比較能達到身形雕塑的效果,抽脂是否需要很長的修復期?
如果您也還在考慮要用哪種方式去解決頑固脂肪問題,
那麼一定要先看完這篇文章唷~
常見體外溶脂類型與原理?
體外溶脂的概念,顧名思義就是隔著皮膚,並未有侵入性的傷口。
常見的方式有:冷凍溶脂、聚焦超音波溶脂、體外雷射溶脂。
冷凍溶脂的原理主要是透過低溫的刺激,發現脂肪會因為冷凍而凋亡。
透過一個探頭將皮膚吸起,然後將皮下溫度降低,
使脂肪細胞產生類似於凍傷的效果,在恢復期間便會破裂。
再利用自身的體內代謝去將凋亡後的脂肪排出轉換。
反之,超音波或雷射電波則是利用熱能去破壞脂肪,
使得脂肪像是被煮熟一樣,脂肪受傷後會破裂分解。
體外溶脂的效果好嗎?是否有潛在風險或副作用?
邱正宏醫師主要做的都是侵入式的超音波或雷射溶脂抽脂,
是經由一個針孔大小的傷口進入到皮下去照射脂肪,
再將破壞後的脂肪利用負壓方式吸出,帶出體外。
如果只是單純破壞脂肪,而沒有將脂肪吸出,通常這樣的效果都不好。
況且隔著皮膚去破壞脂肪,效率也不比直接進到皮膚下的好。
另外,做完體外溶脂後,都會被提醒要嚴格飲食控制,
也需要做一些外力加壓,或者是肌肉的鍛鍊。
這就更難判斷究竟是自己的努力瘦下來還是體外溶脂的功效。
在文獻上也有案例紀錄,關於體外溶脂做完之後,
發生一種叫做「矛盾性脂肪增生」(Paradoxical Adipose Hyperplasia)
就是於做過冷凍溶脂的部位,經過半年之後,
發現脂肪增生地更加嚴重,反而會有種異常的鼓起,好發於男性。
體外溶脂跟體內抽脂適合哪些人?
體外溶脂主要適合一開始害怕手術的族群,
如果是不敢接受侵入式的手術,可以先嘗試體外的部分。
風險會低一些,但相對地可能也會需要多次療程。
那麼體內溶脂就是比較適合做過體外溶脂感覺成效不佳的人,
會建議直接利用微侵入的方式,使用較輕微的麻藥,
運用更有效率的體內抽脂方式去雕塑體態。